消渴教学设计
觊发k8旗舰厅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中医内科学 | ||||||
课程章节 | 第十章第四节 消渴 | 授课学时 | 3 | ||||
所属院、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设计者 | *** | ||||
授课专业 | 中医学 | 授课年级 | 大三 | ||||
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通过引用大家熟知且患有糖尿病的明星,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消渴话题,导出本章节学习内容。 | |||||||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讲述消渴病的基本病因及典型临床表现 (2) 能列举出古代文献对消渴病的记载 (3) 能简述消渴发病的机理及预防调护 (4) 能复述消渴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 能够简要分析消渴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6)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消渴病进行辨证分型、对症施治 技能目标: (1)通过对消渴的定义、病因、病理机制的学习,能够通过问诊、辅助检查识别出消渴的患者。 (2)能有效的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解释消渴病的常见病因。 (3)可以有效的跟患者及朋友宣传消渴防治知识。 (4)通过四诊合参,能够做出合适治法和方药的决策。 (5)通过教学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能在教师引导下开展与同伴协作学习。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真实中医病例,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医治疗的效果,树立学生用中医治疗疾病的信心,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生活,临床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得到收获知识的满足充实。 (3)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及临床案例分析,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提高学生临床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4)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觊发k8旗舰厅总书记说的“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让同学进一步感受到,要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华瑰宝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消渴的定义 (2)消渴的病因病机及诊断依据; (3)消渴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难点:消渴的病因病机及分证治疗。 | |||||||
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的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已具备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已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换岷土俅仓断嘟岷,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4)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5)学生虽已经进行了部分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但对真实案例的分析缺乏仍然缺乏系统性,关键点把握仍有欠缺;而且学生信息搜索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较为欠缺。 2.教学预测: (1)学生已学习了中医内科学部分章节,对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病例讲解消渴辩证论治,可望激发学生对中医治疗疾病的学习兴趣,乃至对中医学各领域的探索热情。 (2)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但是关于运用辨证论治消渴的原理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理论相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让学生逐渐建立使用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 (3)由于学生缺乏真正诊治病人的经历,对真实案例的分析会出现抓不住重点和要点,讨论不到位甚至是无效讨论,应把关键知识点讲透,并在讨论中给予适当引导。 (4)通过本章节对消渴及其并发症的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消渴及其并发症中医治疗优势的探讨,有望提升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能力。 | |||||||
四、教学过程 | |||||||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 |||||||
时间(分钟) | 授课者的工作 | 学习者的工作 | 设计意图、依据 | ||||
导言 2分钟 | 通过引用大家熟知且患有糖尿病的明星,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消渴话题。 | 听,并思考为何消渴会导致患者消瘦 | 引发学生的兴趣
| ||||
学习目标 2分钟 | (1) 能讲述消渴病的基本病因及典型临床表现 (2) 能列举出古代文献对消渴病的记载 (3) 能简述消渴发病的机理及预防调护 (4) 能复述消渴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 能够简要分析消渴病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6)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消渴病进行辨证分型、对症施治 | 听 | 明确学习目标
| ||||
定义部分前测 2分钟 | 提到“消渴”二字让你想到什么? | 听,思考,回答问题 | 了解学生对消渴病主要症状的情况分析 | ||||
定义部分参与式学习 10分钟 | 分别解释“消”、“渴”二字的含义,并将“消渴”的定义分解为三要素进行讲解。 | 听,结合图片感受“消”、“渴”的感觉,一起总结消渴的定义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性 | ||||
定义部分后测2分钟 | 通过提问检测学生对消渴定义的掌握情况 | 回答问题 | 检测学生对定义的掌握情况 | ||||
定义部分总结2分钟 | 结合三要素总结消渴的定义 | 一起复述出关键词 |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掌握 | ||||
病因病机部分的导言、及前测2分钟 | 你知道的病因有哪些? | 思考,回答问题 | 了解学生对病因的了解情况 | ||||
病因病机部分参与式学习10分钟 | 通过图片讲解消渴的四大病因 | 听,小组讨论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
病因病机部分后测1分钟 | 通过提问检测同学们对病因掌握情况 | 回答问题 | 了解学生对病因掌握情况 | ||||
病因部分总结1分钟 | 通过路线图图总结消渴发病的病因病机 | 一起总结出消渴病因病机的关键词 | 加强学生对病因的记忆 | ||||
诊断6分钟 | 结合图片讲解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 听,回顾临床表现 | 使学生掌握消渴的诊断 | ||||
鉴别诊断 7分钟 | 提问“你如何区别消渴和口渴症?”、“你如何区别消渴和瘿。俊苯步庀视肟诳手、瘿病的鉴别 | 思考,回答问题 | 掌握鉴别诊断 | ||||
相关检查2分钟 | 提问“糖尿病都需要做哪些检查?讲解相关检查项目。” | 思考,回答问题 | 了解相关检查 | ||||
诊断部分后测3分钟 | 通过案例提问“病例中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 | 回顾已学内容,思考并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 运用已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并列举出诊断依据 | ||||
辩证论治前测1分钟 | 提问“对该病例你要如何进行辨证用药呢?” | 思考问题 | 带着问题进行辨证分型的学习 | ||||
辩证论治35分钟 | 通过案例分析导入病证论治 提问学生各证型的有特点的临床表现,以及治法方药 | 思考、听、回答问题 | 掌握各证型的辩证论治 | ||||
辨证论治部分后测8分钟 | 布置案例分析,提问辨证论治思路 | 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 了解学生对辩证论治的掌握情况 | ||||
辩证论治部分小结5分钟 | 带领学生一起总结辩证论治 | 回忆,总结 | 巩固辩证论治 | ||||
消渴变病的治疗5分钟 | 讲解消渴变病的病机、辨证、治疗及方药 | 听 | 学习消渴变病的治疗 | ||||
预防调护前测3分组 | 了解学生对于该病的防治知识 | 思考、回答问题 | 引发学习兴趣 | ||||
预后、调护3分钟 | 讲解消渴的预后及调护 | 听 | 熟悉消渴的预后、调护,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 ||||
消渴病的总结5分钟 | 总结并回顾该病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内容 | 加强记忆 | 熟知消渴病的重难点,进一步掌握 | ||||
2.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这是一节中医内科学理论课,包括定义和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内容,其中定义、病机、诊断为教学重点,以往的教学均是遵循统一的理论讲授教学模式,显得呆板枯燥、难于具体感受,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 本课以“病例导入,创建话题”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以相关病例导出消渴概念开始,激发学生对消渴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消渴概念时,从以图片模式入手,详细解读“消”与“渴”,使学生直观认知消渴的主要症状,提高学生对消渴的认知度,激发学生对中医学各领域的探索热情。 消渴病的病机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采用线路图方法进行讲解,简洁明了,并把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深入浅出讲授,讲授课程中根据情况适当提问,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 从框架到系统地阐述消渴的病因病机,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思路新颖,学生容易掌握,有效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 结合现实中的中西医临床实例,总结消渴诊治中教训与成功经验,让学生体会中医在临床中的实用性以及临床工作的风险,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 最后设置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整堂课,应用了图片、图表、病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讨论、推理等自主互动组织形式。 | |||||||
3.板书设计: (1)左侧为板书部分,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讲授消渴概念时,让学生找出病案中的关键临床表现,老师板书记录,点出“三多一少”。 (2)讲授消渴的病因病机时,板书记录“阴虚”、“燥热”两条重要的发病机制,提问学生对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并板书记录。 (3)在分析消渴本症与并发症关系时,板书记录出消渴并发症题目,并用板书记录体现两者关系的关键词。 (4)板书记录学生在病案中找到的有关消渴的诊断标准,对正确的用红色标注,对遗漏的进行补充,红色标注。 (5)总结阶段,板书记录消渴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等内容,并提问学生,了解其掌握况。 | |||||||
五、教学效果测试( 运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辩证论治的学习感到有一点难度。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2.课外: (1)学生在QQ交流平台上讨论一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QQ平台反。蠖嗍芑斡胱灾餮坝肟魏筇致。 (2)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讨论时少数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 |||||||
六、 摘要或总结: 本课堂采用CBL案例教学、启发式提问等教学方法及BOPPPS教学模式并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高效掌握消渴病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边讲解边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及时总结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完成后上交,进行课后作业成绩评定。让学生掌握此学习内容,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对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动画、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中医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建议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研究,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虽然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完成目标的过程是主动的。 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助活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我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后,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后讨论问题,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喜欢学习。 课堂上赏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这是健康人格培养的一种过程;临床案例的分析成功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学有所用的。 | |||||||
七、学习资源: 1. 《中医内科学》石岩、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教学参考书:《中医内科学》,周仲瑛、蔡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2007年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微信中内学习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微信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 |||||||
八、教学反思: 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对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设计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虽然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完成目标的过程是主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