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11章 理化因素损伤(电击)
教学设计
讲授课程:急危重症护理学
章 节 名 称:第十一章 电击伤病人救护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
第十八章 中暑病人救护(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 |
|
|||||||||||||||||
课程 |
急危重症护理 |
授课班级 |
大学本科三年级 |
授课时数 |
1 |
|
|||||||||||||
设计者 |
梁丰 |
所属觊发k8旗舰厅 |
觊发k8旗舰厅 |
|
|||||||||||||||
一、本节(课)教材内容分析 |
|
||||||||||||||||||
本节课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电击伤的概述2、电击伤抢救流程。 |
|
||||||||||||||||||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
|
||||||||||||||||||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
|
|
||||||||||||||||||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
1 |
感知 |
电击意外情境 |
|
||||||||||||||||
2 |
掌握 |
电击救护流程 |
|
||||||||||||||||
3 |
领会 |
CPR救护措施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
|
||||||||||||||||
4 |
分析 |
严重电击伤的并发症 |
|
||||||||||||||||
5 |
应用 |
能运用相关知识迅速做出临床决策 |
|
||||||||||||||||
|
|
||||||||||||||||||
2.教学重点和难点 |
|
||||||||||||||||||
项 目 |
内 容 |
|
|||||||||||||||||
教学重点 |
|
|
|||||||||||||||||
教学难点 |
|
|
|||||||||||||||||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 |
|
||||||||||||||||||
教学对象是医科院校本科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两年的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学习,具备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对于电击伤,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宣传而有所了解,但由于当代电的广泛应用,学生对用电安全存在一定的轻视,对于电击意外的施救通过之前心肺复苏的学习有一定了解,但不能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
|
||||||||||||||||||
四、教学方法 |
|
||||||||||||||||||
1.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课程在学习环节上,能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扮演第一目击者和施救者的角色,最大程度地将学生的心境代入情景,以情景故事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分析气道意外的施救流程和操作要点,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操作演练,进而掌握这门技能,达到提高学生快速反应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
|
||||||||||||||||||
2.板书设计 |
|
||||||||||||||||||
黑板(白板)设计:
|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 |
|
|||||||||||||||||
3.教学互动环节 |
|
||||||||||||||||||
课上互动: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实时指导 课下互动:(互动过程中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2.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解决同学的问题。 |
|
||||||||||||||||||
4.教学环境设计(本内容可选择) |
|
||||||||||||||||||
理论一体化教室 |
|
||||||||||||||||||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
|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
1 |
感知 |
图片 |
病例资料 |
G |
A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
引用 |
|||||||||||
2 |
掌握 |
图片、文本、视频 |
电击意外决策过程 |
D |
E |
掌握电击抢救流程及操作 |
|
引用、自制 |
|||||||||||
3 |
领会 |
图表、图片、文本 |
电击意外抢救的理论依据 |
F |
C |
临床思路 |
|
引用、自制 |
|||||||||||
4 |
分析 |
文本 |
电击意外的院内监护 |
J |
G |
掌握规律和方法很重要 |
|
自制 |
|||||||||||
5 |
应用 |
文本 |
课外练习与小结 |
J |
I |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又得到巩固提升 |
|
自制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
|
||||||||||||||||||
五、学习资源 |
|
||||||||||||||||||
1. 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张波,桂莉主编,卫生部“十二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是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主要教材),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QQ急危重症护理学习群,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BB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
|
||||||||||||||||||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和课外自主学习设计 |
|
||||||||||||||||||
教学环节 |
教师的活动 |
学生的活动 |
教学媒体(资源) |
设计意图、依据 |
|
||||||||||||||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二、设定目标,建立预期结果
三、深化目标,促进知识构建
四、小组讨论,根据案例,按照护理程序制定抢救措施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
七、归纳总结,知识首尾呼应 |
幻灯片播放:播放电击意外实事案例视频《14岁少年火车站遭电击腾起火球 全身漆黑生命垂危》。 教师提问:请问你在现场应该怎么办?
课件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师活动:对各目标进行简要地讲解
课件内容: 电击伤的定义;电击给机体带来的电损伤和热力伤;触电的形式及临床表现
教师活动: 老师给予以关键词提示,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定计划 脱险;室颤;烧伤
教师活动: 根据学生的施救措施操控高仿真模型人作出相应生理反应及病情变化。
教师活动: 回放学生操作录相,让学生观看自己的表现。在学生自查自检过后总结学生的错误操作,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
同学相互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历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回顾相关内容
分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制定院外抢救预案
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应急方案在高仿真模型人身上演示院外抢救全过程
学生完成实训报告 |
文本、图片依次展现
PPT
PPT
理实一体教学
|
调动学生情绪,一方面诱使学生提取现存的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推断,另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本课论题的注意;教师可从学生的回答和解释中找出其认知偏差,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
制定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来增强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促进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贯通,培养活学活用的临床决策能力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和技能
根据学生的实操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形成反馈回路。
|
|
||||||||||||||
七、教学效果评价 |
|
||||||||||||||||||
形成性评价: 1.课堂提问和课下思考题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突发状况临床决策感到有一点难度。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3.情感教育,亲近学生,受到学生的喜爱。 |
|
||||||||||||||||||
自我评价: 人的感知觉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将视听触等各种知觉刺激材料以一定逻辑顺序整合起来,借由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引导和贯穿教学全过程。急救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所以将教学活动机械地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是不可取的。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参考认识学习理论、技能自动化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一个尽可能逼真的医学模拟教学场景,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心理资源,眼手脑并用,以达到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
|
||||||||||||||||||
八、教学反思、总结 |
|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常用的急救技术不应该只局限于医学院校,急救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治病”,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侧重于“疾病”的医疗模式,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旦要培养他们的救护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健康宣教及人文关怀的个人素质。 |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
|
||||||||||||||||||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和总-分-总的操作训练方式让学生更快地形成肌肉记忆,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眼手脑脱节的情况。 教学的方法:以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模拟真实的场景和抢救现场的紧张氛围,让学生扮演第一目击者及施救者的角色,有利于训练他们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救援能力和分秒必争的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