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 |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
||||||
课程章节 |
第一章 绪论 |
授课学时 |
2 |
||||
所属院、部 |
瑞康临床医学院 |
设计者 |
罗雪菲 |
||||
授课专业 |
医学检验 |
授课年级 |
|
||||
一、导言(引起学习动机,导入主题) |
|||||||
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引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及学习它的意义,简述本门课程的发展简史。 |
|||||||
二、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
|||||||
1.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了解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 熟悉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学习方法 。 掌握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定义、主要研究领域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 。 技能目标:熟悉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学习方法 。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了解本门课程对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建立起学习积极性及兴趣。 |
|||||||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
重点: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学科定义及主要研究领域。 难点: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
|||||||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
|||||||
1. 学情分析: (1)课程授课对象为医学检验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2)学生已具备医学检验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医学基。杂谑裁词橇俅采锘Ъ煅、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室任务和它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行思考的方法与能力。 (4)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比较强。 2. 教学预测: (1)该专业的学生已学习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人体的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可望激发学生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学习兴趣,乃至对医学检验的探索热情。 (2)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医学检验的思维模式,但是关于临床生物化学的检验项目和检测手段及临床意义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临床相联系,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话题可能感兴趣。 (4)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已建立较好的感情基。欣诒菊履谌莸难。 |
|||||||
四、教学过程: |
|||||||
1.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环节设计(设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
|||||||
时间(分钟) 80 |
授课者的工作 参与式教学 |
学习者的工作 参与式学习 |
|||||
1.一边带领学生回顾基础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一边引出本门课程的定义和发展简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热情和兴趣。 2.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 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 ②教师举例引起课堂讨论; ③提问基本知识点并加以点评。老师起引导作用,主要锻炼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黑板(白板)设计: 中间为多媒体屏幕,两侧为板书部分; 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右侧解释个别概念。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利用PPT承载信息量大,便于处理图片、利于内容的全面阐述等特点,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内容,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
|||||||
五、教学效果测试(运用有效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1. 课内:通过提问抽查及分组讨论等方法了解学生对课堂上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外:在微信群、QQ群随时回答或参与同学问题讨论。 |
|||||||
六、摘要或总结: 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变。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医学生既要掌握和熟悉健康人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又要明确和了解疾病状态下人体代谢异常的过程,以此探讨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
七、学习资源: 1. 教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供医学检验专业用)。 教学参考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锡良,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3.网上教学平台:通过微信和QQ学习群,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网络学习资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精品资源共享课。
|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医学检验和基础医学知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伴合作互助的能力,在教学中无不体现学生们的主动性,因此,多让学生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整堂课,应用了举例、图片、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提问、讨论、案例、复习知识点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整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化学检验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知识拓展,建议学生学习现代医学研究,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虽然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完成目标的过程是主动的。 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助活动,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我。而我充当的只是帮助学生梳理问题、点拨疑难的辅助者角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后,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后讨论问题,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喜欢学习。课堂上赏识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有成就感,更有自信心,这是健康人格培养的一种过程;临床案例的分析成功让学生觉得这堂课是有实际意义的、是学有所用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前期知识掌握不足,讲到某些基本概念时回忆不起来,以后要注重对重要知识点的重复和强化学习,并带领学生复习和加强此类知识的学习。 2.小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课堂讨论及参与度不高。对于此问题,解决办法如下:讲课过程中,适当在熟悉基础知识后再引出新问题,大家一起回忆主要内容。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想法,另外可以通过QQ、微信平台,加强交流,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
|||||||
九、教研室意见(本设计的优点、不足及建议): 学科知识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的呈现方式,体现“从活动中学”的指导思想,这些活动努力体现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经历活动过程,体验活动乐趣,同时获得知识。本设计利用了大量的图片及实例进行引导式教学,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利用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是该教学设计的优点。建议以后继续多采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参考学习,培养出具有学习主动性的现代医学检验人才。 |